提到无人机的飞行,我们首先会想到遥控器、手机APP控制,空中悬停、飞行稳定性、自动降落、飞行算法以及障碍物的识别与躲避等要素,可是你是否听说过可以与障碍物或者是人进行碰撞的无人机呢?
近日,一家名为Flyability的瑞士公司在美国AUVSI Xponential展会上推出了一款名为ELIOS的可碰撞无人机,该机的原型机Gimball在2015年由阿联酋举办的Drones For Good大赛上夺得头筹,拿走了100万美元的大奖。
对于这款全球首台可碰撞且夺得大奖的无人机产品,本期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硬创先锋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了Flyability的创始CEO,Patrick Thevoz。就Flyability的创业故事、创始团队、产品研发、销售与商业模式等11个问题与其进行了深度对话。
在对话开启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产品。
Flyability,“飞行能力”,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瑞士洛桑市,致力于研发与生产工业级的“可碰撞无人机”。
这种无人机的外部被一个碳纤维材质的“球形保护罩”所覆盖,轻量化的碳纤维保护罩在与物体碰撞时可以回弹或旋转,进而防止无人机的本体尤其是旋翼不受到损坏。这种做法从另一个纬度实现了大疆等无人机公司通过避障算法所实现的目的,可以说从效果上秒杀了避障类技术,但这也只是一个应用在工业领域的取巧的做法。
这种可碰撞的特性,使得Flyability的无人机可以在障碍物密布的室内、布满管线的设备通道或其他任何传统无人机无法飞行,而人类进入又有较高风险与经济成本的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当然,它还可以与人类进行“亲密接触”而不造成任何伤害。
除了配置有可拍摄FHD(1920X1080,30FPS)画面且拥有良好弱光表现的高清摄像头外,Flyability的无人机还配备有一个热成像摄像头,这将帮助警察、消防员等专业人士在黑暗、烟雾以及废墟掩盖等不可视条件下开展救援工作。
两个摄像头所拍摄的视频画面可实时传回遥控器上的监视屏幕,使Flyability的无人机在密闭、黑暗、超视距的环境下也可以进行作业。
Flyability的无人机主要在“工业检测”与“户外探险”两大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像是大型设备(锅炉、储油罐)、建筑物(桥梁)、设备通道、输油管道的近距离拍摄检测以及山涧、洞穴、森林、冰洞的探测探险等。
Flyability的联合创始人及CTO,Adrien Briod介绍说他们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对于昆虫的研究。他们发现昆虫的感觉器官很少,效能也并非十分强大,可是他们却非常善于在任何建筑或空间内“见缝插针”。这其中有一个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的原因就是昆虫与物体表面的接触、碰撞能力。鉴于此,他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构思出了可碰撞无人机的想法。
Adrien Briod在哈佛大学与瑞士联合理工大学获得了机器人硕士学位,随后又在博士期间构思、开发出了可使无人机在复杂环境飞行的科学方法并获得专利。
Flyability的创始CEO,Patrick Thevoz,与Adrien Briod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是同学兼好友。Patrick在技术咨询公司工作了四年之后恰逢Adrien Briod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两人一拍即合,即有了今天的Flyability。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研发, Flyability团队凭借着ELIOS的原型机“Gimball”在2015年阿联酋Drones For Good大赛上赢得头筹,并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奖金,通过这100万美元,Flyability扩充了他们的队伍,并向市场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产品“ELIOS”。
ELIOS的飞行系统由一块2800mAH的锂电池、四个同轴电子螺旋桨构成,在低于5M/S的风速下均可飞行,最长飞行时间10分钟,最大遥控距离5公里。
装备有可录制FHD(1920X1080,30FPS)视频的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摄像头(160X120,9FPS),画面可实时传回遥控器监视屏幕,并配有多个高效LED阵列,为弱光环境下的飞行与拍摄提供辅助照明。监视屏幕是一块基于andriod的平板电脑,画面通过专用的APP传送至此。
Flyability还提供的有PC端的软件Flyability Inspector,用户可以将无人机所拍摄的画面与飞行日志通过内存卡导入到电脑中,提供有查看所拍画面、统计分析飞行数据等功能。
看完了产品介绍,你肯定也会对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产品定价、商业模式等内容产生兴趣,下面就跟着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1.你们是怎么看待无人机市场的?你们认为在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还有哪些方向可供创业者开发?
我们认为无人机市场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现在看到的一些应用领域仅仅是冰山一角。例如我们主攻的设备检测领域,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需求方向。前一段有咨询机构预测,数年后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会在450亿美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2.创立Flyability之后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什么?又是怎么克服的?
最大的困难是研发。当我们真正着手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时候,发现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的设想。不论是碰撞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还是飞控程序的编写等步骤,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我们共完成了十几个原型机,并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与改进,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才推出了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产品——ELIOS。
3.现阶段,Flyability的团队规模怎么样?核心成员的教育与工作背景如何?
现阶段我们拥有一个30多人的队伍,绝大多数都是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的工程师,并且拥有在无人机领域的工作经验。
4.Flyability的起步资金是怎么来的?现阶段的融资情况怎么样?
第一笔资金由两位联合创始人Patrick和Adrien提供,随后也引入了一些天使投资,加上2015年Drones for Good大赛的奖金,总共将近300万美元。另外,下一轮融资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完成,我们的发展势头很好。
5.ELIOS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ELIO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能够到达其他任何无人机都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复杂的室内场景、能源企业的储油设备、发电厂的大型锅炉、燃气管道内部等。而想要实现这一点,仅靠ELIOS外部的那个球形保护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内部部件的布置、感应器的选择与设置、碰撞后的飞行稳定算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与优化。正是这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才赋予了ELIOS在上述复杂环境中稳定飞行,并执行检测任务的能力。
6.现阶段ELIOS的竞争状况如何?当民用无人机厂商切入工业领域之后,你们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现阶段市场上并没有同类产品,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还是传统的工业检测手段,比如搭建脚手架通过人工检测。而至于其他厂商的切入,除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之外,我们也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包括碰撞材料与结构设计、飞行控制、传感器等领域的数项专利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7.在ELIOS上市之前,你们是否进行过产品销售?都包括哪些客户或领域?
在ELIOS定型之前,曾有客户找到我们,并以两万美金的价格购置了数台原型机。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法国的某核电站、能源公司( chevron)等。
8.你们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ELIOS将于何时正式上市?产品的定价策略又是怎样?
作为一家硬件创业公司,我们通过硬件销售进行盈利。ELIOS已经欧美市场上市,现在正在为下一步大规模的销售做准备。ELIOS在欧洲与美国的定价为2.5万欧元(约合18万元人民币)与2.5万美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而至于中国大陆,随后会根据市场情况再进行定价。
9.Flyability下一步的产品策略是怎样的?是否会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民用无人机产品?
我们首先会不断完善、更新现有的工业级产品。而至于消费级的民用产品,已经在研发的路上了。
10.你们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是否会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生产?
我们十分重视中国市场。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国拥有非常多的石油、能源等重工业企业,他们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国市场,我们专门设置了针对中国区域的分支机构,并且开设了中文邮箱,以增进与中国客户的沟通与交流。
11.瑞士那边的创业氛围如何?创业公司的方向主要包括哪些?
瑞士以精密仪器制造如手表、银行业、医疗器械等领域闻名于世,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与几所高水平大学的人才供给。瑞士的创业前景整体比较乐观,主要方向也以精密仪器、银行业、医疗器械、工程类为主。
总的来说,ELIOS通过设置球形防护罩、编写碰撞修正类的飞控算法、巧妙的布置传感器与内部组件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可碰撞的稳定飞行。再加上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摄像头加持,使其拥有了代替人工进行工业设备与建筑物检测的可能性。
在与其CEO进行深度对话的一个多小时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淳朴、真诚与技术导向的企业文化。而纵观目前的无人机市场,大部分民用产品的功能极其相似,基本就是飞行与拍摄。ELIOS的出现,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他的可碰撞属性除了可用于工业设备检测领域外,在民用市场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市场终归要以业绩说话,至于可碰撞这一概念是否能够接受认可,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