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媒体通气会上传来消息,未来5-10年,我国将加快实施以火星探测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启动研制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加速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等航天重大项目实施。
正式场合首提“长征八号”
国家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透露,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已全面展开,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突破了新型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带动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系列化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这是国防科工局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对外提及“长征八号”。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曾在2015年两会期间透露,作为一枚新型的太阳同步轨道火箭,长征八号当时正处于论证阶段。
今年,我国将陆续实施多项重大创新任务,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等将实施发射和运行,中长期驻留。
此外,高分三号卫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科学卫星将陆续发射。
展望未来5-10年,我国将继续以重大工程为牵引,“全面完成”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任务,力争取得一批空间科学原创性成果。此
外,还将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制约航天发展的瓶颈问题,夯实材料、电子、工艺等基础,增强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研发能力。
今年完成《航天法》草案编制“十三五”期间有望出台
今年是中国航天规划年,将编制完成《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空间科学“十三五”规划》,发布201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组织完成中国首部《航天法》草案编制工作。
《航天法》的相关准备工作已进行了四五年时间,它的出台将完善国内航天活动、基础设施使用以及宇航产品出口和卫星发射许可,同时更好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法规方式来规范监管各个环节。
目前的规划是,今年年底形成草案,力争明年具备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条件,希望能够在“十三五”期间出台中国首部航天法。
《航天法》是航天人一直以来期盼的一件大事,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仍缺乏一部“上位法”,这也是在众多航天大国里面比较少见的。
目前,《航天法》的总体方向已初步拟定,主要解决四大问题:一是对内如何规范国内航天活动,二是如何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三是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包括商业航天的应用政策,四是保持航天的创新力和活力,建设先进的工业体系。
中国空间技术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卫星应用产业年产值超2000亿元
目前,中国空间技术能力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重大专项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已圆满完成“三步走”发展目标的前两步。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加速建设,已研制发射多颗新型卫星,其中高分二号卫星分辨率达到0.8米,我国遥感卫星步入亚米级时代。
截至目前,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此前,多颗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和运营,标志着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已开始起步。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新增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等近百颗卫星实现在轨运行,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和产业化发展。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