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在全球新型清洁能源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走向也备受关注。
“十二五”时期市场蓬勃发展
继2013年光伏产业回暖以来,我国光伏市场蓬勃发展,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6.5吉瓦,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超过43吉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另外,我国多晶硅产量约达16.2万吨,同比增长19.1%。我国太阳能组件产量约为43吉瓦,同比增幅达到20.8%,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
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光伏产业也隐藏着很大的问题。
2011年以来,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减缓、产品出口阻力增大、光伏产业发展不协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企业由于在2010年高峰期扩张过快,造成产能过剩较大,导致普遍经营困难。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存在市场无序竞争、产品市场过度依赖外需、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加强、补贴机制有待完善,行业管理比较薄弱、应用市场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光伏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十三五”发展趋势
有行业分析机构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迸发新的热潮:
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全球光伏行业正处于持续增长期,未来5年光伏市场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增速在20%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是未来光伏发电发展的重心。201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中提出,在国家能源局已公布的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外,增加嘉兴光伏高新区等12个园区,鼓励社会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可见国家全力支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光伏应用将呈多样化融合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政策在鼓励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积极促进光伏应用不断向其他产业渗透。现阶段,光伏产业已经逐步运用到扶贫、农业、环境、气候等领域中,尤其是光伏扶贫和光伏农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短期内解决光伏产业困境的有效措施。未来,随着光伏下乡及扶贫、公共建筑、商业屋顶、农用、户用等众多领域尝试多样化应用示范形式,光伏应用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内外部环境将共同推动光伏技术升级。在“光伏领跑者计划”、《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的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将不断发展,高效电池市场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光伏企业将会加大对国内已有产线的技术改造投入,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在国内的扩产将集中于提升多种高效电池组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光伏与金融合作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多数光伏企业融资成本在8%左右,部分企业甚至高达10%,而境外融资成本多在3~5%左右,高额的融资成本严重制约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电站是类金融产品,光伏电站、地面电站的资产和各种金融方案连起来将是必然趋势。在国家“十三五”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产业链将进一步向下延伸,通过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布局互联网金融、电站检测等业务,构建“新能源+金融创新+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从光伏制造业向制造服务(金融服务)业转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