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名为Spider67-Mobile的现场级无线I/O悄然问世,亮相展会现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从现场的宣传资料和官网上的材料看,这是一款现场级别封装的IP67(防护安全级别:防护灰尘吸入、渗透;防护短暂浸泡)的输入输出模块,16点数字输入+16点数字输出;通过其嵌入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适配器,可以实现现场数字输入输出信号和远程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那么,这样一款产品为何如此引人注目呢?原因可能是厂家要用IP67的I/O织一个IOT的大网。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我们通常把系统架构分为几层:设备层、控制层、信息层。
而在传统的制造系统中,所有的信息都是自下而上从设备经由控制系统(PLC或者IPC)采集到信息层的。可以说,各家主流的工业控制器和现场总线的产品牢牢把住了制造信息的门户--无论你现场是什么设备和传感器,数据都得从控制器走。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2个重要的现象:
一个是各家的控制器和现场总线在竭力厮杀以牢牢占据工业数据的入口;另一个是出现了大量可以与这些控制器适配的无线网关产品,试图通过与控制器的连接积累制造业的大数据。
而如果按照这样的架构(设备传感-控制器-网关-云)趋势下去,若干问题,我们需要考虑:
按照现在物联网现场传感铺设的速度,未来对控制器的性能和数量将是巨大的挑战。
在信息工程实施和维护中,现场设备和传感都将被多次配置,现场控制器接口和云端的数据处理接口,多个现场,多个控制器。将是巨大的工程量。
如果您在现有的设备产线上进行数据化信息化改造,必须颠覆原有的控制系统。因为当你要将任何传感设备和现场信息添加到你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现在控制器中添加-重新配置控制系统或者升级控制系统。
这些现实的问题,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把很多企业都挡在了信息化大门之外。
这个Spider,应该可以给现在急于进行信息化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的方法。因为通过Spider67和生产现场的数据交互是不需要借助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它直接bypass了所有的制造系统,把数据直接拉到云端。
因此,Spider其实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加直接的采集现场数据的能力。
1.这种能力不再依赖于控制系统。对于那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工作,和简单的无实时性要求的控制,透过Spider67完成,将控制器解放出来,去专注于提升设备控制性能。
2.无论现场设备位置分布多复杂--全车间、全场、全省、全国、全世界,数据接口配置都在一个云端(可选择私有云或公有云)。无需多次多地配置。
3.您现在的产线的信息化升级,可以基本不动现有设备,直接增加铺设Spider,而且随时随地升级扩容,技术上更方便实现。(最主要是经济、灵活)。
如果越来越多的现场使用这种无线I/O技术,越来越多现场数据和信息中枢直接交互,那么控制器在系统中的控制分工将更加明确-专注生产控制流程和性能(相当于人的小脑和脊椎),而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制造执行系统将专注于信息化决策和生产制造流程的优化和自学习(相当于人的大脑)。
这么看来,厂家起的这个名字Spider还真是有寓意啊!这是一张好大的网啊!(67应该是指IP67的防护等级)。
虽然从概念上这应该是款不错的产品,但基于和厂家的简单沟通以及自学,觉得要成为一款成功的产品,还是有几个方面需要继续关注的:
1.首先,当然是云平台的安全性。
据说公有云用的是微软在国内的服务器,这个的确需要再考证和落实下。另外,虽然这些服务器租用商都有不错的安全体系,但除此之外是否有更高的信息安全保证呢?如果是私有云,那么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安全服务呢?我想这些在用户实际使用时都会有这样的顾虑的。
2.在云端的数据展现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还没有看到。
界面是否友好,操作配置是否简单,数据呈现是否清晰,有了这些,这个解决方案应该才算完整。毕竟,这是一个讲究颜值的时代。
3.在现场,笔者只看到了16点入16点出的数字量模块,而且还是demo版,所以,貌似这款产品还没有正式量产,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了早期天使用户。
既然是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产品,就需要有互联网的营销手段--用户口碑的病毒式传播。如果有成功的应用案例,笔者也是十分期待。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