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社交网络平台技术等的深入发展,现代的科技服务业越来越多的被赋予智能概念,逐步实现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延伸和升级……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智能产业市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等都是市场潜力巨大的行业。从2013年开始,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智能产业获得了快速起步和发展,不同品类的产品层出不穷,行业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发展热潮。但是,我们也看到,新兴的智能硬件行业目前尚处在一片“乱序”当中,虽然国内外从事这个领域开发和产品生产的初创企业众多,但是业内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关于智能硬件的设备沟通协议和平台。预计从“十三五”开始,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我们第一次和西方工业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参与新一轮智能产业革命的竞争。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金融互联网、车联网还是智能产品开发和应用领域,随着客户对智能产品体验需求的不断扩大,智能产品市场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秩序化,价格体制更加透明,竞争机制更加有序。同时从技术、产品、产业链环节、企业、市场格局、资本、政策、载体等维度看,还将呈现以下几大发展趋势,逐步向纵深发展。
一、应用技术进一步深化和升级,智能产品趋向专业化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社交网络平台技术等的深入发展,现代的科技服务业越来越多的被赋予智能概念,逐步实现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延伸和升级。此外,从应用热点看,智能产品逐步向工作生活场景全维度的渗透,再加上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的发展,未来产品和产品之间,产品和人之间的互联互通越来越重要。
从当前的智能领域产品形式看,主要是以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式出现,从具体的应用领域看,主要还是集中在日常的生活应用中,以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健康、车载智能等为主要热点方向。此外,在智能制造方面,虽然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传统的工业和制造业还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传统方式向智能化方面逐步深入和转换的过程,无论是从投资还是技术实现上,还会有三到五年的过渡和发展期。我们预测,未来智能产业的垂直行业将继续深入、细化、行业界限和分工更加清晰,智能企业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明晰化,也会使得智能产品逐步趋向专业化。
二、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和延伸,软硬一体化、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明显
智能产业链条将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横向会由智能硬件等热点领域向智慧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能制造、智能生活拓展,纵向会从上游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延伸到下游最终的消费者和用户,产业链条会进一步完善。此外,从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角色看,主要会囊括到电商平台、硬件集成商、第三方平台、众筹、创客、最终消费者等,彼此间的协同效应将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而增强。在这个完善的产业链参与角色中,我们认为O2O的理念会贯穿智能产品从前端的研发设计、需求分析一直到最终的产品体验和产品销售等整个环节,未来产品成为人的一部分,将会是智能产品开发的最高境界。因此,充分强调客户参与度的重要性,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把握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开发的基于需求链管理的理念,才能在未来智能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我们前面也提到,智能产业不是一个独立、新生的产业,而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边界交汇的产物。智能产业在度过商业化探索的观望期之后,将会是下一轮的趋势行业,而且是移动互联网时期唯一能赋予移动互联网物理属性的产业。在智能产业这个跨界产业所缔造的生态圈内,创业者、互联网企业、传统制造业都将是其中的一个配角,或者是一个“零部件”。未来,产业界定将会越来越模糊,更多的是产业融合,不存在谁颠覆谁,而是谁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服务用户。同时,对于智能领域来说,未来所有的硬件产品都将逐步走向智能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硬件仅仅是载体,而附加值的核心在于服务。因此,未来软硬一体化、产业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以各类智能企业为竞争主体的智能产业市场格局将逐步形成
每一个产业时代的来临都将会催生一批创新创业企业的加入,智能产业萌芽和起步阶段也不例外,这一点非常类似2007年掀起的那波移动互联网热潮,最近几年兴起的智能硬件行业目前还在一片“乱序”当中,从各个行业内涌现了一批进入智能硬件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例如当前的小米和京东运用销售和售后渠道优势快速切入智能硬件厂商以进入市场;谷歌采用并购智能家居企业的方式直接研发智能家居产品,通过打造爆款,迅速占领市场;腾讯则是借用自身在社交网络上的优势,占据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来进入智能领域;百度则以平台或押宝路由器的方式,在大数据、语音控制和手势交互等方面提升自身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包含众多的创新创业企业和传统厂商集中进入智能市场,让我们看到未来两三年内产业和企业都会呈现集中爆发式的增长,同时这也将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也推动着产业线和产品方向不断清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形成一定的分布和格局。
四、产城一体化的模式逐步成为智能产业聚集所要遵循的一大原则
从客观上说,智能产业的聚集和发展需要承载的物理空间和软环境的搭建,再加上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特征,智慧城市也是产城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产城一体化强调的“职住一体、产城融合和产商共生的”发展理念,以及载体建设和服务模式更是符合智能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对产业各要素的集中需求。再加上随着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产业和城区的界定将会越来越模糊,逐步趋于融合。再加上当前城市制造业的兴起和回归,现代智能制造也会有部分功能在城市中心布局和定位,产城一体化模式的逐步推广和试行也将推动智能产业更好地实现聚集和发展。
五、从当前智能产业投融资方向看,智能硬件将会是未来两到三年的热点
KPCB的科技十年周期显示,2014年开始智能硬件将成为投资机构和企业发展的热点领域,焦点聚集和资本追逐强烈。据统计,2013年度硬件创新的前沿、热点领域投资交易共123起,披露交易额14.4亿美元。截止2014年6月在智能可穿戴、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62家中国智能硬件公司已获得融资。从产品形式看,当前智能硬件投资热点和方向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但是目前可穿戴产品定位不够清晰,产业链还待成熟和完善。下游开发商对方案厂商的依附程度较高,自身研发能力弱,风险较高。穿戴式产品爆发时点延后,出货量低于预期。因此,穿戴式智能设备要从小众走向大众,可能仍需时日。
表1 2013-2014年主要的智能产品投融资情况汇总
六、高端智能产业将成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领域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将高端智能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培育,主要涵盖以下领域:一是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二是在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三是基础件及仪器仪表。目前我国的仪器仪表产业非常薄弱,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需求量的二分之一依赖进口。
高端智能产业将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保证高端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科研和服务做支撑,需要政府支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平台,给予财政上的支持。重视服务增值,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由生产性制造业向服务性制造业转变,由单一产品制造向同时提供服务进行转变。
总而言之,未来十年是泛智能化的时代,万物智能互联。智能化将进入加速扩散阶段,消费者在更多、更细分的场景下被激发出智能化的应用需求,芯片、通信、材料、传感甚至生物技术将不断进步,万物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潮流已不可逆转。在需求段,现有智能终端普及及使用习惯后,激发出消费者更多、更细分的场景下存在对智能终端的应用需求;在供给端,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性能越来越高、体积和功耗越来越小、通信技术传输速度越来越快,传感技术精度不断提升,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硬件产品实现智能化,泛智能化大潮正在来袭。“硬件+软件+服务”日趋融合,企业转型拼速度。泛智能终端的软硬件形态及生态系统均未成型,硬件、软件以及擅长服务消费者的互联网企业同时摩拳擦掌,互相渗透,比拼转型速度。各企业战略思维、组织架构以及原有核心竞争力将决定其在融合博弈中的定位与前景。
编辑:凌巧兰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