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计算机视觉方案提供商速感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由启迪科技服务集团人保基金及中芯国际聚源资本联合领投,原有股东WIHarper Group(美国中经合集团)、赛富亚洲基金、飞图创投、启迪之星继续跟投。至此,速感科技成立3年已累计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融资。
速感科技CEO陈震表示,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的快速落地与产品化,并着手下一代视觉传感器技术在消费级第四代扫地机器人及工业级智能车辆的集成与产品化。
中芯聚源投资总监陈绍金称:“此次领投速感是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积极布局。机器视觉作为机器人发展的核心技术,具备广泛的市场化应用前景。速感科技作为视觉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始终致力于深耕vSLAM领域,相信速感科技未来还将在室内服务型机器人、室外任务型机器人、AR/VR智能硬件、智能驾驶等诸多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SLAM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产品逐渐普及,SLAM技术作为重要的视觉部分,其市场也不断升温。
速感科技CEO陈震认为,SLAM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了3个重要阶段。
速感科技CEO陈震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前后,SLAM的一致收敛性被证明,大批的计算机几何学家开始投入到解决机器人自主行走这一问题中,但受限于当时的传感器发展与计算资源的限制,SLAM技术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表现。
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前后,以色列光学公司PrimeSense推出了第一代RGBD传感器,通过结构光的特性,帮助传感器直接获取了深度信息,由于三维信息的引入,使得SLAM算法的输入端数据大幅简化,大量的机器人学家开始在移动机器人上搭载RGBD传感器装置,并投入到视觉SLAM的研究中。
第三次发展是在2016至今的我们称为“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时间期,这一时期,专用化芯片与嵌入式人工智能算法开始大幅优化与性能提升,使得vSLAM算法可以开始真正投入到实际的产品化中。从SLAM的产品化时间来看,美国以iRobot为代表的第三代扫地机器人厂商在2010年开始就关注持续投入,并在2012年时大手笔收购了vSLAM创业公司Evolution Robotics,历经3年推出了iRobot9系列扫地机。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未推出一款真正意义的视觉扫地机器人。因此从vSLAM的产品化角度,相比于国外,国内仍处于落后状态。这也是速感科技进入市场的契机。
速感科技的入局
速感科技的核心技术是vSLAM(基于视觉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这一技术源于早期速感核心团队在实验室期间的研究课题成果转化。
2012年,陈震所在的实验室从事特种机器人相关项目的研究,他所负责的“机载视觉系统“这一子课题正是对于vSLAM这一核心技术的研究。
2014年速感科技成立,主要业务为面向行业用户提供一系列高性价比的视觉融合解决方案。目前,速感的主要产品为面向以第三代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消费类产品嵌入式视觉相机模块,及以智能移动车辆为代表的工业类高精度导航定位控制器。
2016年底,速感科技面向国内服务机器人厂商推出了M-32Camera,该传感器采用双目结构光方案摄像头,集成嵌入式vSLAM算法及IMU(惯性测量单元),可帮助服务机器人感知到周围0.5~8米内的三维空间环境信息,用于自主路径规划与障碍物避障。目前,M-32Camera已经实现量产。
陈震认为,速感科技的核心优势是vSLAM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化程度均位于国内领先甚至是第一。2016年,速感科技实现首次技术变现营收,截止目前,速感的业务数据在同类公司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4月,陈震在媒体采访时称,速感科技在2017年将达到千万级营收。关于这一点,陈震在最近接受硬蛋网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数据来看,速感很可能超过这一营收目标。
“速感将在在明年中下旬快速占领SLAM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陈震告诉硬蛋网。
团队与创业
速感科技目前拥有60人左右的团队规模,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核心成员四人,陈震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领域为人机交互方向(HCI)。CTO张一茗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SLAM领域资深研究员,曾承担过多项承担多项国家级863、973项目。CMO贾小龙是清华大学应用金融学硕士,COO吴欣拥有美国沃顿商学院MBA背景,曾先后在微软、国内上市公司、创业团队负责运营和管理。
陈震认为,AI产品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技术能力,更需要好的产品化能力,需要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人员体系,包括行业洞察、成本控制、营销能力、供应链能力、产品化能力等等。因此AI创业对于团队的要求会更高,创始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通过更多的思考不断保持、扩大自己在市场的优势。
此外,陈震还说,技术型公司的核心壁垒在于技术、价值数据的迭代与积累,因此需要市场留给团队充足的信心与时间,从而打磨出稳定可靠的技术型产品。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