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oseph Flaherty
编译 | 王宇欣
编辑 | 微胖
2012 年,Selvadurai 离开了社交媒体公司 Foursquare。这家创业公司刚推出一款在线签到功能被 FB 抄袭了。
「做消费者互联网产品很有意思,」他说道,「但是,一年比一年难。这些大玩家们体量越来越大。」
十月底,「恐怖五司」(亚马逊、苹果、谷歌、Facebook 和微软)陆续发布三季度财报,表现亮眼。数据显示,这五家科技公司在总营收方面同比均有增长。苹果以 526 亿美元的总营收领跑。
相比之下,今年夏天,看过两家新上市的科技公司财报后,投资人「整个人都不好了。」食材配送的 Blue Apron 首份财报显示,其亏损进一步加大。「阅后即焚」移动消息应用 Snpachat 母公司 Snap 用户增长数再次令华尔街失望,而且亏损超预期。
据悉,亚马逊已推出了类似 Blue Apron 的服务,而且在西雅图开售。Facebook 对 Snapchat 所有重要功能的「移植」,更是到了路人皆知的程度,就连 Snapchat 联合创始人的超模老婆米拉达·可儿都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呼吁停止这一赤裸裸的抄袭。
《纽约时报》知名科技专栏作家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近期撰文指出,在硅谷,小公司过往能够将大公司拉下马来,但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很难逃得出「恐怖五司」的掌心。
近期,三位科技界杰出的思想家发声,认为初创公司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对科技创新未来提出质疑。
「恐怖五司」将会统治科技的未来。谷歌会吃掉下一个谷歌吗?
看看硅谷最著名的孵化器 YC 吧,比哈佛大学还难进。五年前,也就是 2012 年,Airbnb、Dropbox 和 Stripe 这三家独角兽掌门人成为 YC 著名的海报男孩儿。如今,这三位海报男孩仍然...... 没有变化,但与此同时,YC 在过去六年中资助的创业公司数量却比最初六年多很多,几乎是之前的两倍。
「恐怖五司」的崛起与尴尬的海报男孩现象,并非「纯属巧合。」
人们普遍认为,下一步重要的技术浪潮主要包括 AI、无人机、AR/VR、比特币、自动驾驶汽车和物联网。但是,和过去诸如网络、智能手机这样的颠覆性技术不同,这些技术具有整体性、间接性、也非常重要,却不容易让创业公司去颠覆。
AI 不仅仅需要顶级人才,还需要海量数据。谁占据着所有这些最好的数据?没错:「恐怖五司」,外加中国的 BAT。
硬件,诸如无人机和物联网设备,原型难做,低利润,市场推广和扩展成本非常高。问问 Fitbit、 Jawbone、 Juicero 或者 HTC 就知道了。今年 9 月,六年前市值 2220 亿的 HTC 以 72 亿的价格贱卖给「恐怖五司」之一的谷歌。
自动驾驶汽车更加昂贵:和生物技术一样,也是巨头公司激烈竞争的资本密集型领域。少数几个创业公司或许会卖出高价,但是,自己升级为这个领域的主要玩家,这是另一码事了。
AR/VR 已经远远落后于支持者的乐观预期,既有昂贵的硬件问题,也有复杂的软件问题。Magic Leap 已经融资近 20 亿美元,还没让大家看到一个产品!与此同时,微软的 HoloLens, 谷歌 Cardboard/Tango/ARCore, 以及 Apple's ARKit 都是既有平台的成功。
这些科技思想家们预测,创业公司往后的日子会陷入苦苦挣扎,很可能希望被五个巨头之一收购。即使最终突出重围的创业公司仍会崛起,但较之过去的黄金岁月,数量也会少很多。
但是,也有观点反驳道,怎么看这个问题,取决于如何定义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
如果将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等同于建立起一座价值数十亿美元,名垂青史的商业帝国,事实上,我们确实已经进入一个初创公司成功的稀薄期。
但是,如果成功的创业公司仅指拥有数千万用户且收入数百万美金,又或是在短期的时间框架内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那么初创企业的时代才刚刚开启。
举个例子。Ben Thompson 建议 Facebook,如果收购处在种子轮、成立一年的公司,给 8 千万美元就可以了。按此计算,一年时间,每个创始人就可能赚到近 1500 万美元,比库里在 NBA 全明星赛的薪酬还要高。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像扎克伯格那样成立基金,许诺「治愈所有疾病」,他们或许只能想办法实现代际财富,但这也说明创业失败被夸大了。
质疑观点也忽略了行业整合可能带来的好处。海报男孩的成功离不开巨头旗下平台降低了创业成本和难度。
整合也会促进创新。在制药领域,制药业与包装食品业之间进行了深度合作,企业并购比比皆是,总体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里窥见未来的样子。
医药业是最早的科技商业之一,也是先发优势十分明显的行业。许多制药公司都建于 1780 年之前,或者 1980 年后。十大公司中的八家,都已逾百年。这个行业貌似垂垂老矣,实则不然。
2014-2015 年,超过 100 家生物技术公司的 IPO,产生了 100 亿美元的收益。医药业拔得「商业桂冠」一百年后,初创公司仍在生产赚钱的神奇药物,身家不菲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也以惊人的规律性层出不穷。
1) 嘉基公司最初建立。2)雅培制药建立。3)Laboratoires Midy 建立。市值数据来自谷歌金融
为什么会这样?
既有制药企业将自己的组织规模扩大到涵盖从临床试验、通过 FDA 审批以及送到医生病患手中的所有环节,这种组织结构往往不利于创新研发,而这正是创业公司擅长的地方。
如今,创业公司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研发突破性药物中,而无须担心商业化问题,因为,一但他们研发出新的抗癌药物,甚至一个有应用前景的分子,那些制药巨头就会找上门来购买。
即使在包装食品行业,专注市场和渠道的大公司收购创新公司的模式也是常见的。这个行业和软件行业一样,将食品作为输入,通过用户口味的改变来取得发展。下表是收入前十位的包装食品公司及其成立年份:
1) 英瑞炼乳公司创立。2)玛格瑞乃公司(人造黄油)创立。3)卡夫食品公司创立。市值数据来自商业内幕网站(Business Insider)
除了这种合并,去年,一共有 614 家食品饮品公司的并购。初创公司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其产品的简单性更是如此。Dave's Bread 是麸质食物爱好者的天赐之物,因为改进古老的产品种类而获得了 2 亿 5 千万美元的退出奖励。
收购并非唯一的路。乔班尼公司(Chobani)从拥有一款利基市场的产品到后来占据酸奶市场 20%,花了 10 多年时间。2015 年,两家狗食初创公司上市,总市值达 60 亿美元。
可见,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科技领域,在某些行业中,已然是常规。
后创业公司时代,创业者们如何前进?
财富青睐高效的创业者。从新兴的科技初创公司,到 Facebook 这样的行业巨头,没有明确的道路可循。对于这些初创公司来说,蓬勃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能够在成为「下一个谷歌」是唯一获胜的地方,避免太多风投。1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没什么丢人的。
不是基于长远战略建立的创业公司,就把自己的估值放低点。不少初创公司也是在几乎没有资本介入时,不断做大。比起创业初期筹集大量资金然后以高价卖出,在创立公司时筹集少量资金然后以较低价格出售,可以获取更多利益。目标不能太小,也不能围绕收购来规划公司,也不应因过度资助而牺牲选择的权利。
大胆计划。如今,许多人将初创公司和创业精神,等同于精益、公开的发展进程。就像马克扎克伯格在宿舍里创立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公司。
这不是历史常规。我们也许需要一段时间,花费大笔的资金来创造未来的平台。这一过程看起来可能十分复杂。
Magic Leap 可以轻易地变戏法一样变出一堆现金,但是迄今为止,该公司仍旧不愿意为媒体展示哪怕最简单的成果,这让许多人推测,该产品最终会遭受 Juicero 一样的失败,而不是乔布斯式的成功。
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投资 19 亿美元用于开发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但是,如果该产品成功的话,将会是一种能与与 OLED 一争高下的新型显示技术。
如果投资获得回报,且专利足够强大,Magic Leap 将会在与苹果、Facebook、谷歌和微软的增强现实竞争中脱颖而出。就算该产品最终「仅仅」是一个很棒的游戏平台,这种数额的投资也是值得的。
索尼(Sony)斥资 30 多亿美元研发第三代 PlayStation 游戏机,微软斥资 1 亿美元改善了 Xbox 游戏控制器。如果 Magic Leap 最终推出了一款功能性产品,创始人 Rony Abovitz 将因其资本效率而备受赞扬。
看看旧金山以外的地方。消费者无人机是一个 80 亿美元的市场,几乎被大疆独占。微信有没有可能迎战脸书?阿里巴巴会挑战亚马逊?当年,日本击败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成为美国汽车市场的领导者时,也看似疯狂,但是丰田始终如一。谁知道清华的寝室里又在捣腾啥发明?
或许,我们仍能在后创业公司年代看到创新想法的出现和活跃,但同时,创业者们仍需胸怀宏大目标,而不是去追逐市场第二,理性承认五大巨头或多或少是互联网行业绕不开的大山,并押注它们会持续取得成功,在此前提下,勇往直前。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