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eSIM+消费电子还有戏...

eSIM+消费电子还有戏吗?大BOSS终于浮出水面……

上海果通科技上海果通科技
来源:果通科技通信观察者
2018-05-23 15:45:31

大多数移动设备都使用SIM卡,SIM卡里包含用户的识别信息以及运营商profile,将卡插入设备卡槽中就能连接网络,相当于设备的联网通行证。然而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联网设备超出了手机、平板、PC的范畴,变得更加轻薄、可穿戴甚至需要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带卡槽的实体SIM卡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于是被称为“物联网之芯”的eSIM横空出世备受关注。

经过几年的发展,相对于物联网eSIM运用领域运营商、卡商、平台供应商一片和谐,消费电子领域的eSIM推广一直质疑声不断,这是因为一股神秘力量不可小觑——终端厂商(OEM)。

eSIM+消费电子还有戏吗?大BOSS终于浮出水面……-硬蛋资讯

与电信运营商相比,终端厂商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跨运营商的全球范围内庞大数量用户乃至黏性十足的粉丝(例如苹果)。技术研发层面更是活力赛过运营商,能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实现eSIM方案的商业化。

今年2月GSMA大会上,上海果通科技和NXP联合发布了全球最小的eSIM芯片方案(SN100U和SU70),即将eSIM功能集成在芯片安全模块(SE)中,既能保证网络安全,又能通过远程OTA升级自由选择是否开通eSIM功能(甚至实现不同运营商网络切换)。该芯片可应用于手机、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中。

这就造成一个后果:用户通过本身存在于手机设置界面的入口申请加入网络,运营商只负责在后台将鉴权数据提供给终端厂商即可,整个业务流程用户不用直接面对运营商(甚至用户不知道背后是哪家运营商)。如此,运营商被完全边缘化,沦为流量管道。

反之,终端厂商能通过eSIM功能增强自身品牌价值,完善设备功能,简化产品设计,甚至挟巨量用户获得更大话语权,压缩运营商生存空间——这就成了运营商抵制和质疑eSIM在消费电子领域发展的理由。

这里不得不说说4月20日“苹果向美国司法部投诉四大运营商Verizon、AT&T、T-mobile和Sprint与GSMA串通违反了自由转换运营商规定”这一事件。

苹果作为对eSIM态度友好的硬件设备商可能无人能出其右,早在2014年发布ipad air2时就已将eSIM卡的概念用到实际产品中。而且,这些年苹果不断从设备中取消组件,例如2012年引入了较小的Lightning连接器,2015年MacBook上仅剩一个USB-C接口,2016年出的iphone7开始取消了耳机插口。因此有不少猜测认为,下一步苹果将用eSIM替换SIM卡槽。

表面上看,苹果同美国运营商之间的官司是以对方“违反自由转换运营商规定”为理由,然而分析其深层原因,可能是eSIM消费电子领域次世代霸主同老江湖之间的博弈。

Verizon和AT&T掌握着美国70%的无线用户,如果将来用户可以通过苹果设备轻松入网/转网,那么势必造成用户流失,这对于用户总量几乎既定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是零和博弈的游戏;而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厂商,如果在“不能转网”的既定规则面前让步的话,对于引入eSIM后的设备设计、销售、推广方面势必处于不利地位。举个栗子,apple watch3在国内发售后几经波折,最终只支持联通用户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就能看出矛盾爆发点。

根据GSMA对eSIM的定义,eSIM发展将实现三大阶段,即插拔式SIM卡转变为嵌入式卡、具备可重复编程及空中写卡(OTA)功能、不同运营商profile下载及签约管理。三大阶段全走完,用户“自由转网”才能实现。目前eSIM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业界更多推进的是单一运营商下的可重复编程及空中写卡(部分国际业务也实现了运营商切换)。

在规则尚不明确的现在,各方博弈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在物联网还是消费电子领域,eSIM的发展都势不可挡。

18:0

评论 (0)

| 注册 参与评论

返回

顶部

硬蛋网
扫一扫 关注硬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