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谷歌[微博]、三星[微博]、苹果、微软[微博]、英特尔[微博]、百度[微博]、联想、中兴、盛大等国内外大公司都在为可穿戴设备积极奔走的时候,它的市场热度其实不言而喻。
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可穿戴设备正作为一类重大科技变革而兴起,将像上世纪80年代的PC和目前的移动计算及平板电脑一样推动创新。随着新品不断发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关注度也迅速提升。有人预测,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有可能取代智能手机,或将智能手机变成一块只提供显示功能的“哑屏幕”。未来可穿戴设备又将如何演绎呢?本期专题,我们选取了宣称未来要与谷歌、三星、苹果竞争的映趣科技、不仅做前端设备更注重平台服务的“健康管家”滕海科技、刚刚推出新产品的土曼科技公司,以及从事可穿戴计算技术研究的专家陈东义,试图从这些企业个案和专家的角度来了解这个未来无限可能的产业。
可穿戴设备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它实质是能直接穿在身上,整合进用户的衣服,甚至植入用户身体中的相关科学技术和设备。利用这些技术和设备,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获取信息,发出指令,或者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贴近身体,要求使用者用很自然的方式去跟它“人机互动”。目前市场上做得比较多的是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手环、腕带等。
对商家来说,不仅要通过卖设备,满足个人需求去赚钱,还要通过背后的数据和数据分析以后产生新的产品来供给市场。比如说每个人的健康数据都已经采集到了云端,如果商家拥有云端数据,就可以深入分析。目前,或大或小的公司正通过一系列设备和传感器进军健康行业,这些设备通过内置的一些传感器,向用户提供更多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信息,包括体重、运动量以及睡眠时间在内的各种人体数据。当然,不仅仅是用户的一些日常运动数据,更多的会是用户和日常的生活环境的交互数据。例如周围的空气如何,今天的气压和温度是多少等等。而所有的这些数据会以我们预想不到的方式整合到一起,为我们日常的生活提供建议和便利。可穿戴设备其实是为一个更大的健康产业开路。
不过可穿戴设备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客户体验不好,销量不好,原因是还有很多硬件技术、电池技术、通讯技术等还处于发展过程。对整个产业来讲,知名的核心是创造出一个结合客户体验、满足需求、又能用技术来实现的“三位一体”的新产品出来。
所有厂家在做可穿戴设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用户的体验。所有可穿戴设备都具备三个“能”,第一是功能;第二是性能;第三是本能。怎么把它简化集成到一起,这可能是一个大家要去考虑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通过海量的数据处理,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 替代医生做大部分的判断工作,会大量解放医生的劳动,并比医生做得更精确。这些比较前沿的产品,不是靠一家公司能做得出来的,要上下游的软硬件商,云端服务等一系列公司的协调。
奋达科技(64.35, 0.37, 0.58%)、宏智力、宇龙酷派、共达电声(16.30, 0.67, 4.29%)、康耐特(14.900, 0.61, 4.27%)、汉王科技(15.93, -0.04,-0.25%)、北京君正(39.120, 0.72, 1.87%)、科通芯城等一大批科技公司纷纷进军可穿戴设备,艾媒咨询预测,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超4000万部,市场规模将达115亿元。 中国正“萌动”一股来势凶猛的可穿戴设备潮流!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