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两个字,是一直贯穿我整个人生的词汇
大家都听过乔布斯与他父亲的故事。他的养父保罗把自己对机械和汽车的热爱传递给了他,还特地在车库的桌子上给乔布斯划出了一块“工作台”。而我的故事,则是另一个版本。
我是70后生人,而且是在陕西省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有7个孩子,我是老小。在我6岁那年,父亲便因病去世,我年近半百的母亲一把拉扯几个。和我几个连小学都没上完的哥哥姐姐相比,我还算比较幸运,可以一直上学。
上学时,我和”乔布斯”一样,喜欢玩弄各种机械。但当时农村嘛,我家里最贵的是一个十块钱的钟表。被我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好几次,最后还是搞坏了。这事儿要放在我们村其他家,父母早就不是暴打就是臭骂了。但我的母亲从来没有因为这种事责怪我,她今天已经84岁了,一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上了初中,便迎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改变。那时候,我知道的最牛逼的机械就是打麦机,我们村还一台都没有。有一次在村委会报栏里看到了一则广告。是一家河南农业机械厂发布的农机合作生产的事情,我就背着家人偷偷写了封信,想让他们寄给我一些产品资料。,没想到,后来收到了对方寄回来的一个黄色牛皮纸信封,里面有两张印刷版的产品说明书,而且信封上我的名字还是印刷体。那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呀,虽然后来知道去学习开打麦机是需要交钱的,也就不了了之。但让我意识到,只要你去做,就一定会有结果。
后来上高中临近高考,是我人生的第二次改变。要知道,那时候能考上大学真的很不容易。当时,我们村里的首富是做包工头的,好像我见过的有钱人除了当官的,就是包工头。我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可是,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高考的目标还是考出去,考到北京,越远越好。我背着家里人,在志愿书上偷偷写上了东北大学。
以前我的学费都是靠家里的几颗核桃树,那一年,核桃树上所有的核桃都卖出去也不够大学每年1000块的学费。
又是我母亲,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亲戚,凑了两千块,让我第一次坐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
很多时候,贫穷是一种阴影,但它的对面一定是阳光。基本在大二,我就不用家里的钱了。除了每周两份家教,还争取到了在学校内部一所国家级的实验室打工做实验助理,很早就接触了互联网,windows系统,感觉很神奇,一有机会就留宿实验室。
对互联网很着迷,我还选修了计算机的第二学位。大三时有幸为来访的杨振宁国际专家撑雨伞,就冒昧的问了一句,计算机和互联网专业将来工作好找吗,他老人家说“这是未来趋势”,这件事再次坚定了我从事计算机网络行业的信心。
大学毕业时,我成为学院唯一一个被华为录取的学生。
在华为从调度员做起,每个月有四千块工资。半年后,我带了一万块现金回家给母亲。让我们家成了第一个不是靠当包工头的万元户。
我人生的第三次改变是曾经工作的两家单位,一家现今是通信领域老大华为,一家是电脑领域老大联想。刚工作那几年也不是很富裕,但还是把原本要买房的钱,报了一个加拿大的MBA。后来被任正非任总选进了“大变革”的工作组。后来在联想,更是天天能和IBM的外籍专家在一起交流学习。
2013年,我在华为已经可以过的很安逸了。华为的许多同事按照公司规定,连续工作到了一定年限就可以内部退休,我周边已经有同事在享受这种退休后的生活,一次在深圳湾大街上碰见以前很好同事,在悠哉的逛菜市场,我回家后想想我一生难道就这样平平淡淡结束了吗?创业的念头再一次成就了我人生的又一次改变。
当时的考虑领域主要还是与自身专业有关,与大多数华为人创业类似:一个是TMT领域,另外就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但如何找到入口切入点,是个难题。
很幸运过程中遇到现在的合伙人老蔡。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一起交流一种手指静脉识别项目。我是相当的兴奋,就像自己是孙悟空,终于找到了这根金箍棒。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