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豆科技CEO金豆芽
金豆芽,云豆科技CEO,于2013年7月创办杭州云豆科技。
云豆科技以“智能带娃 轻松爸妈”为理念,创立两年间先后开发了智能体温计、智能身高体重仪、儿童智能脚环、Baby Hero豆芽健康助手。Baby Hero豆芽健康助手在京东和淘宝众筹中销售过百万。
这位80后的儿童智能硬件创业之路看似颇为顺遂,然而任何成功的创业都是建立在“量变引起质变”的恒理上,只有踩了数次大坑方有眼前的“顺遂”,云豆科技就是如此。而最大的坑当属“接连两次踩中融资大坑”,“我们的项目就被不靠谱的人和不靠谱的机构拖了四个月,错过了最大的融资期,这是去年遇到的最大的坑。”金豆芽对硬蛋供应链说道。
以下是金豆芽口述,硬蛋供应链编辑整理。
外企经理人转型母婴智创者:一开始连电话都不会打
2011、2012年,我正在美国做心脏起搏器的移动医疗项目,也是全球首例远程医疗项目。当时在国内无线医疗项目处于空白阶段,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有意识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最后发现没有一个创业团队愿意进入母婴市场,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当时自己也快为人父,就想在这片无人之境闯一闯。
2013年6月,我和我的合伙人开始创业。创业一般就是那些事儿,最开始的时候,缺钱、缺人、缺团队、缺好的产品方向,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资源与合作。
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不会电话沟通,因为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经常会当成是骚扰电话,被拒绝,或被直接挂断。我和我的合伙人都是从外企的高管出来的,以前我们背靠大公司,有很多的资源。在与他人沟通中,只需说明你来自哪家公司,就会有人感兴趣并接待你。而创业,完全要靠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一点点磨出来。
创业起初的那段时间,是漫长而又煎熬的,不过,两个月就适应了新生活。
接连两次掉进融资坑:产品被拖4个月
大头是接下来的第一款产品的融资。那是我们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找外面的风险投资去融资。13年整个风投资讯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也没有像36氪这样的互联网融资平台,消息极其不对称。我们就通过各种融资经理的朋友去找投资机构。
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些不太好的融资机构。一些投资机构会提出这样的条件:我给你5万块,但你要给我5%的股权。我相信很多创业者都不会同意这种要求。他们又会说:我可以给你1000万,但是你最后融资的钱要给我5个点的股份,并且要以超低价给我。只有我是你的股东,我才能帮你融资。我们就遇到了一个像这样的不靠谱的融资者,团队被拖了两个月。并且,这也给整个团队的发展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云豆科技babyhero生活场景图
因为一开始机构给你融资的时候会承诺的很好,这笔钱虽然你还没有拿到手,但是你在做团队支出安排的时候,就会将它作为未来的一笔预期资金来使用,你的产品的开发计划就会变得异常的乐观。最终的结果却是:过了几个月这笔钱并没有到账,而你之前做的团队支出计划里已经将这笔资金融入进去,后期的产品很容易就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
这种情况在业内司空见惯。很多公司都吐槽说被很多大型的机构直接拖垮:协议都签好了,但是拖你个半年七个月的,直接就把一些小公司给拖死了。
还好我们是比较不幸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后面遇到的天使轮机构都会兑现承诺,很靠谱。有了融资机构的投资,我们一下子从9人的团队扩展成为比较正规的25人的公司。
智能硬件的坑是软件从业的N倍
因为我本人是做软件出身的,在这行干了10几年。我做了两年半的智能硬件,最大的感受是发现智能硬件的坑是软件的N倍。
智能硬件创业遇到的问题是我可能加班到通宵也解决不了的。这也是软件从业者跑来投身硬件创业的小伙伴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之前我们做软件的总觉得通宵一个晚上就能修复bug,但是做硬件创业就会发现,影响方不在你这边而在另外一方。你需要跟国外的人开电话会议,你甚至需要跑商务签证到国外去跟人沟通技术问题,这些都是做软件的人不会碰见的问题。
还有一点,智能硬件创业,必不可少就要说到供应链。可以说供应链一直都是智能硬件创业团队的硬伤。因为不可能每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都能找到像富士康这样的工厂,而且就算你找到了,富士康也会坑这些小团队,这算是业界的硬伤。因为我们采购的量不大,所以对我们来说,怎样买到高性价比的原材料是非常困难的。
去年生产的时候,因为资金的问题,我们选的是档次比较低的10万块左右的模具厂和生产组装厂。当做到第二代产品的时候,我们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就找了富士康出来创业的原班团队。和富士康合作的模具花费是第一代的5倍,出来的模具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它的品质跟苹果同一档次。毕竟最后的产品是要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你的产品外观、设计、质感等都有了改善,用户也就一定能感知到。(文/李秀琴)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