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把时间拨回 9 年前,在 2006 年的时候,耐克公司就带来了第一代 Nike+ 慢跑产品,并且在 2012 年更新了产品线,同时在市场上销售的还有可以监测并记录日常活动的腕带 NIKE+ FuelBand。而在这之前,阿迪达斯也推出了智能跑鞋 Adidas-1,内建微型芯片,零售价为 250 美元。这种运动鞋需要更换电池,电池使用寿命约为 100 小时的慢跑时数,相当于该公司认定运动鞋的使用年限。
时过境迁,耐克在去年的 4 月份解散了 FuelBand 团队,智能手环也在门店停售。而阿迪达斯的同类产品在实体门店也基本上见不到踪迹,两大运动鞋巨头等于是在智能跑鞋领域受到了挫折,它们已经重回造鞋的主业。
而这次投身智能跑鞋领域的是李宁,和耐克不同的是,其不是自主开发推出智能跑鞋产品,而是和小米手环合作。
这样一来,李宁可以为自己的智能跑鞋找到新的用户群体,并打造一个新的产品品类。另一方面,小米手环的生产商华米手环也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
智能跑鞋
对于李宁和华米来说,双方的需求点都有所不同。李宁可以增加智能跑鞋的出货量,从卖鞋上赚到钱;而华米也能增加手环的出货量,获得用户和数据,增强平台的粘性。一个可以从传统的制鞋售鞋上获利,一个则能从巨大的出货量上获得一些智能硬件微利,但得到的互联网平台会因为用户和数据的增多显得更有发展前景。
当然,双方合作的基础就是,两者结合产生的智能跑鞋有着共同的年轻消费群体。
李宁和华米的挑战在于,智能跑鞋有了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前车之鉴,能否在产品上有所创新,并且提供足够强大的粘性。
对于李宁来说造鞋的能力还是没问题的,但如何和小米手环的内置传感器相匹配,提供比较有效的数据给用户很关键。而华米在手环上也已经有所建树,直接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智能手环市场份额,数据的精确度也只能在手腕上有所体现。两家合作,如何能够精准地运动数据送到跑鞋用户手中,很关键。
从目前的传感器及数据算法来看,要想拿到精准的用户运动数据,就必须叠加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但这无疑会推高产品的购买成本。如果仅仅是靠简单传感器,那就对算法提出较大的挑战,产生的数据如果不准就会让对运动数据敏感的跑步者失去兴趣。
小米和李宁的智能跑鞋即将面市
还有一个就是粘性社区的打造,截至去年年中,Nike+的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 3000 万。对于这样的社区平台,李宁和华米应该都想要,最终是谁的要看产品出来才知道。要运营这样的社区平台也是比较难的,必须和线下活动相结合才能获得持久热度。
最后,李宁和华米的智能跑鞋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自家产品本身,还面临其它对手的挑战,包括联想、华为等都是潜在的对手。
中国鞋子最大产地包括福建莆田和泉州晋江,那里的鞋厂也已经开动起来,推出了智能跑鞋产品。很多深圳的智能硬件团队已经嗅到了商机,纷纷将原本的智能手环产品改头换面,供应给这些鞋厂。而这两个地区的鞋子出货量,远远超过李宁一家的出货量。
而这场战役的胜者,不是李宁和华米来决定的。它来自于市场,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宁和华米的合作,将正式拉开这块智能跑鞋新一轮市场爆款的序幕。
蛋君说:智能跑鞋将会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相关的产品包括定位鞋子,可以覆盖少儿、青年、老年群体,比较前瞻的团队甚至还在打造智能广场舞老人鞋。鞋子是个很成熟的市场,智能硬件则可以给这棵老树焕发青春活力的机会。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