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天使客创始人石俊
嘉宾
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刘宏蛟
360高级副总裁沈海寅
麦开网创始人李晓亮
沈海寅:
360在硬件战略上的发展战略就是没有战略,硬件行业目前属于互联网创业最早期,大家都在摸索商业模式、都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的时候,这个行业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04年我去过腾讯的上司路演,实际上任何一个浪潮来临之时,其实大家都看不明白,事后诸葛亮不难,但时间才是真正的考量工具。
360一直以创业公司的心态发展,就是因为创业公司最大特点就是要不断面料风险,始终保持尝试,我们内部项目的人员规模和李晓亮很像,都是三五十人左右。
李晓亮:
我12年在成都就萌生了做自己的智能硬件产品的想法,应为我自己是坐设计的(但是对产品的生产制造没有底)刚巧那时出差到深圳,就做了一次供应链市场调研。
那时候我们只有两个人,另外有一位技术负责人、一位阿里出来的负责营销的伙伴(早起团队组成)一周跑了30家工厂,最后选择了一家比较靠谱的工厂,也是目前我们合作比较深入的工厂。我认识各种各样的创业圈子,很多人会跟我聊怎么样把智能硬件产品落地,(在你成为爆款之前,稳定的生产供应)这个过程中对合作伙伴的挑选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判断一个供应商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看公司老板和公司文化是不是和我们契合的,他认不认可我们公司的产品和方向,创业团队起始订单量小,当时我们被很多厂家拒绝,最终有家工厂认可我们,给力我们很多支持,后面我们订单量也上去了,大家很高兴。第二点才是产能以及其他指标,这是我们做智能硬件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当然有了像硬蛋这样的角色能够支持供应链,或许大家不用像我们自己一家家跑那么辛苦。
刘宏蛟:
第一,从我的感知上来讲,今天硬件创新比任何细分领域发展速度都要快,这得益于互联网的进入和中国创新创业发展速度。第二,它发展到了实质阶段,大家开始聚焦在能够做出靠谱产品的创新团队,你要给硬件发展时间,比如晓亮的分享,找工厂花了一周,这还是短的,大部分人可能两三个月找不到靠谱的工厂,这也是硬蛋做供应链支持的出发点之一,基础支持好了,量变带动质变。
我们在过去半年时间接触了中国大部分硬件创新企业,发现了一些很好玩的企业,也看到大家逐渐冷静下来,更多去关注如老人、小孩、孕妇等人群的需求,踏实做好产品,走上这条路,大家不怎么追爆款了,而是在细分领域、垂直应用,做好用户体验和粘度。
事实上智能硬件领域的发展有别于互联网是领域足够多,很多空白地带大有可为,比如说工厂监控工人施工的设备,以前这些设备不联网,也不能预警,设备检修可能要专程从日本请人来,但是现在有这方面的创业团队产品,问题搞定了,你说者是不是爆款呢?但这些空白领域的市场应用量非常大。
像所有行业的创业一样,不要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大而全,如果找到一个垂直的方向解决某部分的需求,这样的产品虽然不能爆款,但是也有很大的需求。
刘宏蛟:
我觉得未来两三年这样的产品会更多,而且我相信它的估值发展也真的不错。商业价值的前提是要有社会价值,这些是有社会价值的。
沈海寅:
这点我非常同意她的说法,智能硬件,我们最近一年关注智能这块,硬件还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比如在过去所有硬件当中,深圳每年出产几百万种硬件,但真正能走非常大的量的并不多。除了苹果iPhone爆款以外,真正爆款的很少。与其去博这样千古难逢的机会,一个非常小概率的机会,还不如充分做好细分市场。
小米以毁灭性的价格介入智能手环这个行业之前,有很多创业者试图在100以内的价格推出类似的产品,当巨头以低价格进入行业,创业者该怎么办?
沈海寅:
我们内部也流产过很多项目,在小米推出之前我们曾经想以49块钱推出来,但后来为什么我们把这个项目否了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伪需求,我自己拼命戴手环,我从高中之后就没有戴过手表,很不习惯在手腕上套东西。但为了工作的需要就拼命戴手环,但是没有坚持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我都不是特别想戴,哪怕以非常低的价格49块钱出去,我又能获得什么?
对于创业者来讲,你要去看哪个市场会成为红海市场,你要及时躲开红海市场。在红海市场里面,360都不一定会赢。这在软件里面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任何一个主流的软件,微信推出来以后,阿里为什么要推来往,这个成功率非常低,但这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也要做。
比如前年和去年,上市的公司里面,最多的都是垂直领域的,比如做旅游的,像唯品会、聚美优品这些,为什么他们也能达到非常高的市值?从他们一开始切入到非常细的领域,这是大公司不会特别早进去的。所以大家还是应该去发现一些很小的,但是又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支撑小创业公司成长起来的领域,这是非常关键的。
刘宏蛟:
大家反过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做手环,为什么那么多人做手表,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用户需求。但是我们假设的用户需求是不是真实的用户需求,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我之前说硬件创业领域有很多机会,在一些大家没有进入的领域,比如我有一个师兄要做智能炒菜机,他觉得市面上得炒菜机还不够智能,第一炒菜的味道一般;第二价格比较昂贵,不适合家用;第三是需要人工把菜配置好,要放什么料。他那个东西的设想是一个小型的,成本比较低的,家用的,而且完全不需要配置的,按一个按钮就可以了,到了点就可以吃了。话说回来,这三个月他的样机出来了,我们很震撼。我们还接触到很多跟医疗相关的,这些的发展都不错。我想说的是什么问题呢?今天你看一些巨头们做手环,做手表等等,小米和乐视推出电视,你看BAT做炒菜机了吗?有没有做跟医疗相关的设备等等?其实是没有的。从供应端的机会,对于巨头而言和创业者是一样的,你要做一个新的东西,比如炒菜机,惟一的是他比你的钱多一点,其他所有的起步都一样。所以核心还是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诠释,你应该去找真正核心的需求,不是说大家做手环你就做手环,我都不戴手环。
我对智能炒菜机比较感兴趣,大家也跟我们分享一下巨头不会涉入,但是很有意思的项目。
沈海寅:
通过互联网能够极大提高方便程度的,像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做一些智能的需求,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比如炒菜机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把菜谱从网上下载下来,然后全智能化做出来,我非常喜欢这种特别酷的东西。我看有一个做钢琴的,原来小孩练钢琴练得手指都快断了,为什么不能把弹钢琴变成特别开心的事情。本来弹钢琴很多人不是为了成为专业的钢琴师,而是很开心自然就能够弹了,把智能化融入进去以后就像玩游戏一样,你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就会玩下去,把这个东西贯穿进去以后就可以真正变成一个比较好的模型,比较让人兴奋的东西。
李晓亮:
我比较看好智能牙刷,还有智能帽子,还有智能马桶,就是会分析你的身体健康,还有智能碗,智能筷子。
刘宏蛟:
我们老想着智能,数据不等于大数据,真的当数据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数据的融合才能称为大数据,你还不如关注产品。比如之前说的智能炒菜机,还有极米推出的投影仪,在北京很多90后租房子也好,你买电视干嘛呢?买了电视要搬家,未来可能有一个趋势,给你一个大的屏幕做投影,可以把现在比较复杂的投影做得更简单,更小巧一点。
所以所谓的红海和蓝海是相对的,当你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和自己的细分市场的时候,不管是炒菜机还是投影仪,都有自己很大的未来。
创意是五花八门的,市场不仅仅是巨头追逐的市场,这也告诉各位创业者,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尽管尝试,总是能找到自己垂直的用户。分市场的时候,不管是炒菜机还是投影仪,都有自己很大的未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