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昨天,张艺谋宣布将进军当下最火的VR市场,更声称中国的VR 技术已远超国外,不过这一言论遭到了业内人士的嘲讽。目前,国内VR行业“虚火过盛”,绝大部分只是“山寨式”繁荣。一般而言,VR硬件设备可分为三类:外接式头戴设备、一体式头戴设备、VR眼镜。
VR
外接式头戴设备的用户体验较好,代表产品有Oculus Rift。一体式头戴设备产品偏少,最著名的是Ossnel头戴式影院。还有以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技术门槛低著称的VR眼镜,谷歌的Cardboard和暴风魔镜属于此类。
其中,VR眼镜目前在国内的消费级市场上算是主流产品。VR眼镜之所以能火起来,最大的因素是价格。从各初创公司的众筹产品来看,这些VR眼镜的售价普遍在300元以下,暴风魔镜等产品甚至把价格压到了百元以下,价格更低的还有活跃在淘宝上的山寨产品。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至少超过100款的VR头显产品,以VR眼镜为主,简直可以用泛滥来形容,但因为价格低廉,它们已经成为了推动VR普及的主力军。
虽然各个厂商都为自家的产品开发了独立的APP,其实不同的VR眼镜和APP之间是可以互相兼容的,这便给山寨产品提供了滋生的空间。暴风等公司的爆款产品离不开“烧钱”,而山寨产品的低价却源自产品控制,毕竟它们直接省去了软件开发成本,更别奢谈在内容上有所投入了。
实际上,国内不乏优秀的VR内容开发者,但遗憾的是,整个行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软件的相互兼容,国内鲜有硬件厂商在内容上烧钱,不管是PC级VR还是VR眼镜,内容的需求都还停留在demo上。
据了解,目前开发一个demo产品的价格在10万到20万之间,不少开发者靠外包维生,当然自己也会做一些研发性质的demo。不过国内开发者更倾向于和国外院校或平台合作,一是需求比较明朗,二是收益会相对高一些。一直以来,国内优秀的VR游戏团队都在尝试与Oculus等平台进行合作。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VR生态尚未形成,硬件和内容处于“各自为战”的混乱阶段。
反观国外,Oculus和Sony等巨头均投入千万美金鼓励开发者,同时自己也在制作优质内容。而国内VR产业没有真正的巨头,就算烧钱也处于产品推广阶段与内容关系不大,比如暴风魔镜。
另外,国内硬件厂商对内容也不太感兴趣。从用户体验来讲,硬件产品只需几款demo便能忽悠用户,而且多数眼镜盒子的VR内容都是基于安卓开发的,兼容的难度并不大。或因如此,国内都在拼产品拼价格,一些产品甚至在研发不足的时候就被推出市场,使得很多能做精品的公司被迫妥协。
而张艺谋所提到的VR影视,目前大多是对传统内容虚拟现实方面的转换,大部分是特效的影视片段,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国内首部VR电影《活到最后》面世,投入百万难以收回成本,拍摄的繁琐和后期剪辑的复杂让一些导演对VR电影持观望态度。
很多原因导致了国内VR内容上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另外,国内的游戏巨头和影视巨头也并没有表现出对VR产品的热情。
此前,国内的VR市场可以说一直都是一些小公司在小打小闹,但从去年开始,腾讯、360、小米这些大公司开始杀进来了。今年3月17日,阿里也宣布成立VR实验室。与此同时,资本大举涌进,一些成立一年多甚至几个月的VR创业公司拿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屡屡出现,这个新生的产业到处蔓延着一股躁动的气息。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产业在国内快要迎来春天。
蛋君说:VR是未来所趋,这点肯定不容置疑,但VR却不会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普及,也许更多的会应用在一些专业领域。除了现在可以设想到的成人、游戏以及影视,实际VR还可以应用在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儿童玩具、购物等等。VR行业如今如火如荼,各大巨头纷纷染指,不知道在一番厮杀后,将会留下哪些精华。但不管怎么样VR之路还很漫长,现在还只是个开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