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团队:硬件创新最少要有:硬件,软件,采购,工艺,品质,结构等人员构成团队,少则8,9人,一般也要十几人,如果复杂的产品,还要调试,测试,甚至要和供应商一起去开发新产品或者新工艺。而软件创新可以几个人,甚至一个人。
二是产品周期:硬件创新从构思到团队组成,从产品设计到样品出来,从试产到量产,从售前到售后,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有自己能控制的,还有完全不受控制的。先不说费用,就是产品出来时,市场以及成本可能都变了。
三是传统 供应链不支持硬件创新:你一个新公司,一个新产品,大供应商一般不接的单,少公司要不是交货期长不靠谱或者就是品质有问题,好不容易物料搞定,代工厂又有问题,大的不理你,小的估计你的一手一脚来交他做你这个创新产品,好不容易教会了,收到其他公司一张大的订单,你产品的生产又得延后。
四是BUG的风险:硬件的每一个BUG都有可能灭掉一间公司,一个元件可以让你所有的产品报废同时可能几个月时间也报废了,结构上的不合理,可能一套几十万的模具报销,重来又得一个月,总之硬件创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按部就班。
五是资金:硬件创新除了人员工资,购买原材料,开模具,委托第三方开发,都得给钱,产品还没出来,几十到一百万几乎就没了。
软件可以快速迭代,有一定的 bug 不会有太大影响,大不了通宵几晚迭代一下就好了。但是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不同,区别太大了:影响到硬件产品出货的各种因素太多,一个产品 BOM (Bill of Materials) 表里面 50 个零配件,就代表着 50 个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的任何可能变化,都会拖垮整个进度。此外,硬件开发周期长,一两个迭代一年就过去了,小团队根本消耗不起,更不要提反复迭代。
作为硬件产品的运营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每时每刻关注着你项目里最大的瓶颈在哪里,然后集中团队最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定这个瓶颈。原因是因为,交期和数量最终由你项目的瓶颈来决定。
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要靠别人做不到的技术去炫耀,证明你设计得还不够好。
管理好你的科技树,一次只挑战 1~2 个关键技术,攻克后,待它们成为常规技术后,再挑战下一个。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