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制造和维护凝聚的过程也是比较困难的。人工智能系统则能同时监测多个参量,并能及时调整制造和维护过程,系统如何调整可能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但却是十分有效的。
也许是为了寻找缩短工作时间的方法,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能进行甚至改进复杂的物理实验,而且很少出错。这项研究最终能让人类科学家专注于高级别的问题和研究设计,把具体工作留给实验室的机器人助理去做。
这个人工智能系统进行的实验是制造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一种温度极低的气体,它的制造过程让三名物理学家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制造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时需要对一定数量的原子进行定向辐射,使原子几乎停止运动,进而产生各式各样有趣的效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将少量气体冷却到了1微开尔文(即比绝对零度高百万分之一度),然后把气体交给人工智能系统。接下来,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找到使用激光和控制其他参量的方法,以使原子冷却到几百毫微开尔文(即比绝对零度高十亿分之一度)。重复了几十次实验过程之后,系统找到了更高效的冷却方法。
“它做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比如调高或调低一束激光的能量,以及用一束激光补偿另一束激光,”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之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保罗·威格利(PaulWigley)在一篇新闻中说。“我没想到这台机器不到一小时就学会了怎样从零开始做这个实验。它可能还能想出一些人类还没想到的复杂方法来把实验温度降得更低、让测量更精确。”
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保罗·威格利(左)和迈克尔·哈什(MichaelHush)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具有一些奇怪而又奇妙的特性,而它对能量波动的极高灵敏度又使它对其他实验和测量很有帮助。但是,想要达到这样的灵敏度,制造和维护凝聚的过程也是比较困难的。人工智能系统则能同时监测多个参量,并能及时调整制造和维护过程,系统如何调整可能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但却是十分有效的。
结果是,凝聚能被更快地在更多种条件下制造出来,能制造的数量也增加了。更不用说这个人工智能系统既不吃不睡,也不用休假了。
“它比随时带着一个物理学家要便宜多了,”项目的另一名首席研究员、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迈克尔·哈什说。“你可以制造一个测量重力的工作装置,它很便携,可以放在车的后备箱里,而且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人工智能都能自行重新校准并修复。”
当然,这个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非常特殊,不能直接用于解决其它问题。如果想要更灵活的自动控制,物理学家仍然需要依靠一种通用的研究设备,这种设备叫做“研究生”。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