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互联网大佬说过,整个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国GDP连续这么多年快速成长,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机会,我们这一代人整体来说都是很幸运的,在经济前行中风口不断。但市场长期过于乐观,产生了泡沫,经过资本寒冬的考验之后,国内创投市场渐渐在回归理性。
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在哪?
有人说,如果你不知道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就去看看BAT最近都投了哪些行业。这种说法不一定所有人都认同,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互联网巨头毕竟经过多年的行业浸淫,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嗅觉相对敏锐很多。
将BAT最近一年多的投资进行统计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除了VR等高新技术领域之外,他们在汽车后市场的投资也非常集中,都在这块加速进行布局,资源倾斜明显。目前中国的汽车已经突破1.7亿辆,庞大的用户基数衍生出的代驾、洗车、保养、维修、保险等汽车后服务市场体量非常可观。BAT显然也是看到了这一块的巨大潜力。
这其中不能不提的是智慧停车,这是最近被普遍看好的细分市场,除了城市停车难问题亟需解决的硬性需求外,密集的政策扶持也让智慧停车的爆发期提前到来,BAT等互联网公司的大量投资都涉及到了这块。
停车难的痛点有多痛,智慧停车风口的风就有多大
停车是汽车所有者的刚需,也是发生频次最高的,远远高于洗车、代驾、查违章、维修和保险等。随着互联网+逐渐向传统行业纵深改造,汽车后市场也在加速互联网化,而刚需高频的特性让停车变为汽车后市场最大的需求。
智慧停车市场规模非常大,至少是五千亿以上的规模。这个领域其实没有充分的市场化,总体还在起步的阶段,互联网停车企业的加入加速了市场化进程。而从政策的层面来说,停车的相关政策力度在加强,也会加速停车的互联网化进程,爆发期也许就在这两三年内。
停车难的痛点有多痛,我们来看看数据。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停车位的配比差距很明显,有的城市车位缺口甚至达到50%。我们的城市化起步晚,城市规划受到的制约因素比较多,包括车位建设在内,车位数量不可能一下子增加很多。在车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车位利用率是关键,从这个角度出发,智慧停车确为目前最有效快速解决停车难的手段。
智慧停车可以说是多方受益的解决方案。对于停车场管理方来说,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车位管理效率。对于车主来说,可以直接获取停车场车位信息,车牌识别快速进出场。而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停车难问题解决之后,车辆会减少在路上的时间,交通拥堵问题也会响应减少。基于多方需求来说,智慧停车是不错的选择,也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突破口。
智慧停车的大机会和重制约
停车行业里面,厂商比较分散的体量很小,大部分企业是处于低水平的竞争层面,同质化非常严重。整个产业还是非常的初期,市场上远远没有出现一个领导者。从目前行业的现状来看,洗牌是必然的,智慧停车企业的机会非常大。
但是有一点,在严重制约智慧停车的发展。停车市场是资源型的,它是一个卖方市场,停车企业要做互联网的改造,难度是比较大的。停车企业第一步必须先把停车场签下来,这个过程快慢不一,碰到强势的大型停车场,谈判的周期可能会足够的漫长,造成了互联网停车的发展情况比较低。
所幸的是,去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的停车政策力度逐步在加大,这对整个停车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重磅的催化剂。智慧停车近一两年会迎来一轮快速的黄金发展期。
智慧停车何去何从?
2014年以来,涌现了很多互联网停车企业,并且大都采取了烧钱补贴这种严重依赖资本的模式,15年的资本寒冬我们看到了让大量的这类型公司倒闭关停。现存的很多公司不得不重新进行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智慧停车将何去何从,开放共赢的思路也许是目前较好的选择方向。当然,互联网思维本来就是很发散的,这个行业还会发生哪些变数我们尚未得知。现在只是“停车生态”的第一道门,希望都在未来中,后面互联网停车企业还将面临着如何变现的困局,并且还会伴随着更多的问题出现。停车痛点足够痛,停车市场足够大,只是又有多少企业能完全读懂并能熬到最后呢?
智慧停车作为互联网新的风口,现在需要考虑的肯定不是能走多远的问题,而是能走多快的问题。足够的刚需高频,智慧停车只会越做越大,而未来几年内的普及和发展程度,目前谁也无法预估。可以预见的是,又一个超万亿的生态圈在向我们招手,“停车生态圈”最终所衍生的东西,也许比我们现在可以期望的、所能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