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今年6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据报道,自从今年4月份无人机干扰事件频发以来,我国已针对此类情况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实行有效管控,登记注册制度意味着管控措施开始落地。无人机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2016年国内无人机销售量已达到39万台。市场需求的强劲动力之下,不可否认,出台管控措施会引起较大的舆论反弹。现在无人机已用于娱乐乃至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这个时候,当然会有许多人担心“想飞就飞”的好日子如果结束,会失去原有的便利。也有许多质疑的声音来自企业界,他们认为这种管控会影响这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一个新事物处在快速上升期的时候,社会的普遍态度会是鼓励、欢迎。新事物的特点是创新,带来改变,当它还没有定型的时候,谁都无法预料是利多还是弊多,所以通常的观念是提倡容错、宽容。但这不代表新事物可以超脱社会正常的秩序,“想飞就飞”确实很自由,但当无人机干扰事件频发,说明这个新事物已经开始制造麻烦,企业、消费者不会自行解决这些麻烦,但天空就在我们头顶,无人机制造的麻烦最终又会是我们每一个人来承担。这是针对一个产品的管控,但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创新产业要“野蛮生长”,但有没有边界?
一个新事物获得生命,最终是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成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共享单车将人从短距离交通中解放,这是巨大的进步,但现在乱停乱放、以及各种影响城市交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是不是就要开始呼吁加强管理,提倡企业的责任?无人机的销售量直线上升,意味着会越来越普及应用于城市上空,不仅将来空间资源的问题会突显,而且许多干扰甚至违法现象都会上升,现在只是一个苗头,但需要我们提前应对。
新事物融入我们的生活,也是同方方面面的“旧事物”打交道。比如新的计算机出现了,但它的普及应用离不开旧的数据平台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所赖以支撑的新技术,许多来自传统产业的一些环节,反之,创新产业带来的新技术,也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设备更新,完成传统产业的再造升级。“新”并不是对“旧”的革命,社会推崇新事物,但不是一味求新,并不是要让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为它让路放行。
在创新驱动的启动阶段,各类新兴产业野蛮生长,决定生死的力量往往是市场、资本,各地政府政策通常是不遗余力地给予优惠、扶持,社会治理层面普遍的是开绿灯,这是因为要为创新培植宽松的土壤。但很多时候,人们又把“野蛮生长”无限的美化,把“野蛮生长”伴生的各种问题当作正常合理的事情,这种观念是需要反思一下的。
无人机登记注册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随着各路创新产业发展成长,许许多多的创新产品融入我们的生活,很多现实的麻烦都来了,社会治理的节奏也会变得紧张起来。不妨对“野蛮生长”多一点未雨绸缪的工作,对新事物继续鼓励和宽容,但管控措施也不被动,早点做出准备。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