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受今年第一季度季报业绩不如预期影响,京东股价遭遇一轮暴跌。信奉战略性亏损的刘强东,是否能继续让华尔街相信,京东是下一个亚马逊?面对天猫和苏宁的进击,京东还剩下什么杀手锏?
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甚至指出,京东并不具备“投资级”信用评级,因为“其面临着利润乏善可陈、现金流疲弱,以及高固定成本的挑战”。
京东刘强东
近期的暴跌只是京东驶向慢车道后的必然结果,在过去一年里,京东股价跌幅已经累计达到30%,大批对冲基金落荒而逃。
自信的刘强东不可能坐视京东股价持续下跌,但是短期内也难以交出具有说服力的成绩单。为了提升整体毛利率,不得不提高第三方卖家的比例,但这不仅会对自营业务带来压力,而且会影响京东的整体质量—京东面临着左右手互搏的尴尬局面。
“现在,整个消费市场非常疲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单纯维持像过去那样的增长速度的话,公司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种做法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不相符的。”刘强东的这一席话不难看出,一直以3C和家电为主要业务的京东已经触及天花板。以智能手机为例,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349亿部,与去年同期的3.343亿部相比仅增长0.2%,创下历年来最小同比增幅。
过去一直以亚马逊作为目标的京东,如今陷入业务青黄不接的困局。目前京东最有商业前景的业务分部是京东到家和京东金融,刘强东不惜付出较高的利息成本也要发债补充这两项业务的资金,足见其重要性。不过市场竞争仍非常激烈,京东显然不能指望在短期内能以此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信奉战略性亏损的刘强东,是否能继续让华尔街相信,京东是下一个亚马逊?面对天猫和苏宁的进击,京东还剩下什么杀手锏?
对冲基金做空京东
股价是反映上市公司的晴雨表,这一点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尤为明显。在过去的一年内,京东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超过30%,而且在今年一季报发布前,京东提前进入下跌轨道,令外界倍感意外。
4月26日,京东宣布发行10亿美元企业债券,但自京东宣布发债成功后,股价就开始了一连串暴跌,虽然中概股近期普遍遭遇抛售潮,但主要是因为受到证监会收紧回归政策影响,而京东并不在列。
事实上,京东的现金流相当充裕,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京东现金储备增至345亿元人民币,相较2015年底现金储备228亿元人民币增长51.3%。独立电商分析师李东成认为,此前腾讯、阿里和百度都曾先后发债,京东发债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发债融资成本肯定比增发成本要低,也是看好公司业务本身。他表示,京东发债目的是加速业务布局,补充京东到家和京东金融的资金。
是谁在抛掉手中的股票,做空京东?从目前季报披露的情况看,曾经为京东第三大股东的老虎基金从主要股东行列消失。在京东IPO前,老虎基金持股15.81%,是仅次于刘强东的第二大股东,直至腾讯增持京东5%股份后,老虎基金才跌至第三大股东。老虎基金一直是中国电商的热门投资者,从2003年开始,该基金便开始投资卓越网、当当网、凡客等,同时还接盘了史玉柱手中的阿里股权。
按照京东的说法,2014年年报中公布的老虎基金的股份,是其处于锁定期的pre ipo的私募投资股份,锁定期结束后,老虎私募基金把股份分配给了基金的LP,不过这个解释并未令人信服。
从去年6月开始,京东就开始遭遇美国资本的频繁做空。首先是美国投资咨询机构JCapital在去年京东618店庆日前夕发布《京东已成批发商》的做空报告,指京东销售额存在虚报,也就是所谓的“刷单”行为。JCapital更认为,京东不应该按照电商公司来计算估值,这导致京东出现一轮暴跌。
但是在股价下跌前,老虎基金增持了京东的股票一倍以上,而大量的对冲基金也同步跟进。根据彭博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京东股份中对冲基金持有份额已从前年第三季度的1.2%增长到18%。
显然,在京东一季报出炉前,对冲基金早已预测其业绩增长不如预期理想而提前离场。今年第一季度,京东平台上的商品总交易额(GMV)为1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远低于前一季度的69%。再加上第一季度营收不及市场分析师的预期水平,且增幅降到史上最低水平,京东股价再次陷入下跌循环。
腾讯入口触及天花板
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在京东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京东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将交易额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归结于腾讯。他表示,腾讯入口给京东带来的流量在过去三个季度的增长已经开始减速,过去三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平均降幅大约是20%以上,“这实际上表示腾讯流量对京东业务的增量贡献的最大化水平。”
今年一季报的数据显示,京东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72.4%,但易观智库披露的数据看,京东app的用户活跃数只有4000万左右,这意味着京东的移动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腾讯的支持。
时间回到两年前,当时在腾讯入股京东并达成战略合作后,微信和手Q两大超级移动端相继为京东开辟了一级入口,进而加大京东的流量和移动化转型。不过从实际效果来说,微信和手Q的流量虽大,但转化为电商流量却很有限。去年双11前夕,为狙击阿里和苏宁,马化腾和刘强东推出“京腾计划”,希望在未来4-5年把大部分有消费意愿的微信和手Q用户转化成京东用户,当时刘强东就表示,京东利用腾讯流量资源还不到10%。
反观阿里,在确立全集团All in无线的战略后,手机淘宝、支付宝等表现出色,今年一季度阿里的移动端收入同比大增149%至130.84亿元,占中国零售业务收入的比例升至7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只有40%。
换而言之,京东和阿里都已基本完成向移动端转型的过程,但是二者在无线化方面的含金量却大不相同。
此外,黄宣德也谈到反刷单举措对交易额增速放缓的影响,“我们很难进行量化,这方面一开始就很难计算,现在我们又实施了一些更严格的惩罚措施和降级机制,会对商户也产生连锁反应,这一部分的影响也很难量化。”京东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刷单”的监控,京东建立了由质控、运营、售后、技术等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机制,且京东自主研发了“反作弊识别系统”,通过多维度的抓取、多模型的验证、迭代的优化,持续提升识别的准确率及范围。
值得一提是,去年阿里先是联手苏宁,然后将天猫总部迁至北京,实行“杭州+北京”双总部战略,瞄准的正是京东的3C业务。众所周知,京东的起家靠的是大家电销售,3C家电品类作为京东腹地,其销售额占据半壁江山。而苏宁作为京东在3C领域的竞争对手,与阿里联姻后有望联手压制敌人。再加上天猫“迁都”后产生的总部效应,京东面对着多重夹击。
根据易观智库的《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B2C市场3C品类交易规模为165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增速放缓明显对京东的伤害最大,而且天猫凭借“双11”大促占据46.7%的市场份额,季节性超越京东,京东市场份额为37.5%。
亚马逊扭亏打击刘强东
和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相似,信奉战略性亏损的刘强东把京东定位成“中国亚马逊”,忽视短期盈利而关注公司的长期战略,“用今天的亏损换来明天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是二人的座右铭。从图书电商立家到大手笔投入仓储物流,京东一直以亚马逊作为标杆,刘强东让外界深信,京东不但有能力实现盈利,而且还能挑战阿里的地位。
不过当亚马逊近年连续实现盈利之后,越来越多的华尔街投资者意识到,亚马逊早已不再是当初的电商平台,而是云计算业务的领跑者。亚马逊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1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5700万美元,此季度扭亏为盈,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季度利润最高的纪录,财报出炉后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了12%。其中云计算业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净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同比增长64%,运营利润为6.04亿美元,超出去年同期的1.95亿美元。华尔街顶级分析师Carlos Kirjner认为亚马逊公司股价还可以再涨,明年目标位看向1000美元。
从2015年4月,亚马逊首次公布云计算部门数据开始,人们就已经意识到AWS业务对于亚马逊的意义。“这是一笔(一年)50亿元的生意,还在加速。”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曾这么介绍已经运作超过十年的AWS云计算业务。亚马逊的市值也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涨了50%—多出来一个百度的市值。
相比之下,京东没有诸如云计算等具有巨大成长性的高科技业务,目前的新业务主要围绕京东金融和O2O业务,而且亏损程度不小。根据京东金融的项目投资建议书,2015年前三季度京东金融营收共12.58亿元,但净亏损6.77亿元,净亏损率超过50%。这个以蚂蚁金服作为对标的新业务估值已经达到460亿元,原计划在2017年登陆战略新兴板,不过黄宣德表示京东金融目前还没有上市时间表,仍处在创建相关的基础设施阶段。
此外,京东的O2O业务是另一亏损业务,由于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4月中旬成立不到一年的京东到家与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宣布合并,也表明刘强东仍然希望在O2O领域有所作为。
蛋君说:众所周知,过去京东主打3C和家电市场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电子消费品属于低频交易,刘强东希望京东向小额高频的品类扩张,O2O自然是首选方向。只是面对着BAT的强势进攻,京东到家的前景很微妙。
评论 (0)